上半年猪价低迷,生猪养殖行业盈利能力也出现阶段性波动。
中邮证券上半年发布的多份研报显示,今年4月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80-100元;此后猪价下滑,行业盈利不断收窄,截至5月30日当周、6月6日当周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分别为36元左右、33元左右。截至6月13日当周,猪价震荡下滑,行业进入盈亏点附近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亏损3元左右。
实际上,如果以今年上半年生猪整体均价计算,虽然相比去年下半年均价降幅明显,但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波动不算大。
下半年猪价仍面临较大压力
自去年猪价回升并在八九月份达到高点后,猪价便开启新一轮下行通道。进入2025年,猪价稳中有跌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月中旬,生猪(外三元)价格为16.1元/公斤,而到6月中旬下降至14.2元/公斤。从整个行业来看,今年上半年猪价处在14元/公斤-15元/公斤区间已有较长时间。
今年上半年猪价回落,仍然与供需紧密相关。2024年生猪养殖业持续处于盈利状态,养殖户出于对未来盈利积极预期,多数开始压栏增重。
根据中邮证券研报数据,今年4月,9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均重123.67公斤,较3月增加0.9公斤,同比增长0.51%。4月生猪出栏均重已处于历史同期高位,生猪出栏体重居高不下,意味着5-6月仍有较多大猪待消化。供给增加需求薄弱,这也是前两个月猪价继续承压的重要原因。
“今年与以往最大不同之处在于,今年选择压栏增重的养殖户数量较多,上半年生猪出栏体重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。”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泽坤表示,一般而言,每年下半年生猪出栏体重较大,但今年6月甚至高于前两年冬天体重。
今年下半年,猪价仍面临较大压力。这源于去年5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,带来今年生猪供应增加。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2024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3996万头,当年4季度末增长至4078万头。
去年5月以来生猪产能增加,而今年下半年正是兑现阶段,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,下半年生猪供应将有所增加。“预期下半年猪价呈季节性波动,其中7-8月为消费旺季,或有短暂回升,但随着供给增多,四季度猪价压力较大。”中邮证券在研报中表示。
猪价反弹高度谨慎看待
截至7月9日,生猪出栏均价14.87元/公斤,较上周环比下跌0.34元/公斤。标肥价差-0.14元/公斤,较上周环比扩大0.07元/公斤。月初养殖端压栏挺价、二育入场,标猪猪源被截留,供给收缩,支撑猪价低位反弹。不过近期随着猪价走强,压栏、二育情绪有所降温,叠加淡季下,终端需求疲弱,猪价反弹高度受制。
供需方面,进入7月后,全国气温普遍升高,猪肉消费进入淡季,市场需求整体偏弱;按照生猪生长周期,202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产能将在三季度持续兑现,生猪整体供应充足对价格形成压制,生猪价格或稳中有降。
国元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柴颖华表示,当前需求处于淡季,终端走货偏慢,消费端支撑偏弱。供强需弱格局延续,短期压制猪价上方空间。不过需求季节性逐步回暖的预期尚存,加上养殖端低价惜售以及二育逢低补栏的意愿,仍支撑猪价下方空间,预计短期偏强震荡。需要注意的是,三季度理论出栏量呈环比增量,叠加压栏、二育导致的供给后置,供给压力偏大依然是掣肘中期猪价的重要因素,季节性反弹的高度谨慎看待。
随着下半年生猪产能调控收紧,三季度生猪出栏体重调减,生猪二次育肥受限,三季度生猪供应或集中上量,生猪价格或进一步承压下行。到9月中下旬,气温降低,猪肉消费恢复,国庆、中秋假期备货需求阶段性提振市场,对生猪价格形成短期支撑,或将推动生猪价格阶段性上涨。但国庆节之后,随着节日效应退却,需求惯性回落,但相较于三季度,猪价仍有居民刚性消费及腌腊支撑。考虑到2026年春节在2月中旬,春节备货需求延后,今年四季度的需求支撑力度有限,猪价仍有回落空间。
朱泽坤预计,今年7月中下旬,猪价仍有一定上涨空间,部分地区可能短暂回到15元/公斤水平。7月底至8月初,猪价达到高点;8月到10月猪价将震荡下行,10月或降至年内最低水平。
在今年猪价或难以大幅波动,行业去产能或较难推进的情况下,成本控制能力或许将成为今年竞争重点。当前饲料成本下降已告一段落,养殖成本的下降将更依赖于养殖水平、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升。
中邮证券上半年发布的多份研报显示,今年4月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80-100元;此后猪价下滑,行业盈利不断收窄,截至5月30日当周、6月6日当周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分别为36元左右、33元左右。截至6月13日当周,猪价震荡下滑,行业进入盈亏点附近,自繁自养生猪头均亏损3元左右。
实际上,如果以今年上半年生猪整体均价计算,虽然相比去年下半年均价降幅明显,但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波动不算大。
下半年猪价仍面临较大压力
自去年猪价回升并在八九月份达到高点后,猪价便开启新一轮下行通道。进入2025年,猪价稳中有跌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月中旬,生猪(外三元)价格为16.1元/公斤,而到6月中旬下降至14.2元/公斤。从整个行业来看,今年上半年猪价处在14元/公斤-15元/公斤区间已有较长时间。
今年上半年猪价回落,仍然与供需紧密相关。2024年生猪养殖业持续处于盈利状态,养殖户出于对未来盈利积极预期,多数开始压栏增重。
根据中邮证券研报数据,今年4月,9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均重123.67公斤,较3月增加0.9公斤,同比增长0.51%。4月生猪出栏均重已处于历史同期高位,生猪出栏体重居高不下,意味着5-6月仍有较多大猪待消化。供给增加需求薄弱,这也是前两个月猪价继续承压的重要原因。
“今年与以往最大不同之处在于,今年选择压栏增重的养殖户数量较多,上半年生猪出栏体重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。”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泽坤表示,一般而言,每年下半年生猪出栏体重较大,但今年6月甚至高于前两年冬天体重。
今年下半年,猪价仍面临较大压力。这源于去年5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,带来今年生猪供应增加。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2024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3996万头,当年4季度末增长至4078万头。
去年5月以来生猪产能增加,而今年下半年正是兑现阶段,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,下半年生猪供应将有所增加。“预期下半年猪价呈季节性波动,其中7-8月为消费旺季,或有短暂回升,但随着供给增多,四季度猪价压力较大。”中邮证券在研报中表示。
猪价反弹高度谨慎看待
截至7月9日,生猪出栏均价14.87元/公斤,较上周环比下跌0.34元/公斤。标肥价差-0.14元/公斤,较上周环比扩大0.07元/公斤。月初养殖端压栏挺价、二育入场,标猪猪源被截留,供给收缩,支撑猪价低位反弹。不过近期随着猪价走强,压栏、二育情绪有所降温,叠加淡季下,终端需求疲弱,猪价反弹高度受制。
供需方面,进入7月后,全国气温普遍升高,猪肉消费进入淡季,市场需求整体偏弱;按照生猪生长周期,202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产能将在三季度持续兑现,生猪整体供应充足对价格形成压制,生猪价格或稳中有降。
国元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柴颖华表示,当前需求处于淡季,终端走货偏慢,消费端支撑偏弱。供强需弱格局延续,短期压制猪价上方空间。不过需求季节性逐步回暖的预期尚存,加上养殖端低价惜售以及二育逢低补栏的意愿,仍支撑猪价下方空间,预计短期偏强震荡。需要注意的是,三季度理论出栏量呈环比增量,叠加压栏、二育导致的供给后置,供给压力偏大依然是掣肘中期猪价的重要因素,季节性反弹的高度谨慎看待。
随着下半年生猪产能调控收紧,三季度生猪出栏体重调减,生猪二次育肥受限,三季度生猪供应或集中上量,生猪价格或进一步承压下行。到9月中下旬,气温降低,猪肉消费恢复,国庆、中秋假期备货需求阶段性提振市场,对生猪价格形成短期支撑,或将推动生猪价格阶段性上涨。但国庆节之后,随着节日效应退却,需求惯性回落,但相较于三季度,猪价仍有居民刚性消费及腌腊支撑。考虑到2026年春节在2月中旬,春节备货需求延后,今年四季度的需求支撑力度有限,猪价仍有回落空间。
朱泽坤预计,今年7月中下旬,猪价仍有一定上涨空间,部分地区可能短暂回到15元/公斤水平。7月底至8月初,猪价达到高点;8月到10月猪价将震荡下行,10月或降至年内最低水平。
在今年猪价或难以大幅波动,行业去产能或较难推进的情况下,成本控制能力或许将成为今年竞争重点。当前饲料成本下降已告一段落,养殖成本的下降将更依赖于养殖水平、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