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不联合,真的难以满足养猪人“全套服务”的要求,也不能在摒弃浮躁无聊的会议营销模式,在同质化环境里弄出点创新,为广大养猪朋友做点实事。
随着规模化、养猪职业化,你不能独立发展,要跟别人融在一起。只需要把自己优势跟别人优势结成联盟,那么你们就是最强组合,可以为养猪人做更有意义的事情。
具体怎么做,相信各位看官自有想法。我也不多说了。种猪企业都联合其他企业主动营销了,还有什么不可能呢?
当然,行业还有很多未变的东西。而我昨天刚好走了几个小猪场,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:
第一,“猪周期”这玩意一时半刻还消失不了。
甚至可以说,“猪周期”已经是文化,“赌行情”已深入人心。“低谷之后肯定有高峰”,这种思维很普遍,心理预期极大地影响着未来行情。猪价,跟存栏有很大关系,跟消费有很大关系,跟养猪人心理预期有非常大的关系!
第二,散养户仍然会长期大量存在。
小猪场真的很灵活,有猪周期经验和疫病经验的小猪场更是业界精英,他们懂得怎么应对行业困难,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提高门槛,他们将长期存在,超乎想象。
第三,业内依旧是“听风者很少,跟风者很多”。
模仿很多,然后最终又成为同质化。每个企业都在谈创新,在谈差异化,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新东西出来,或者新东西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。
养猪行业还是处在野蛮生长期。
很多种猪企业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,而仅仅是猪场和企业之间的过渡组织;很多饲料动保企业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,而仅仅是个体户或经营部和企业之间的过渡组织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虽然会被骂,但我觉得,长期亏损,对整个行业长远来说,或许不仅仅是洗牌,更是升级。
相关阅读: